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赛区组委会,各技术专家委员会,各专项赛竞赛委员会,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各教育培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各有关院校、有关企业、有关单位:
当前,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时代的进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绽放着无限可能。人工智能(简称AI)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推动各个行业的智能化转型。AI与3D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掀起一场数智生产力的“基因重组”,见证一场创意与技术的完美碰撞。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业优势、市场需求深度结合。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正从技术探索阶段迈向大规模应用落地,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
AI+3D,一项具有革命性改变的数智技术,正慢慢向工业/制造、文化/艺术、建筑/人居、教育/教学等,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渗入。AI+3D技术及其成熟的解决方案,可在手机应用、人脸识别、AR/VR/MR领域、汽车、工业、建筑效果、创意展示、教学应用等领域实现场景落地。AI+3D技术将成为AI+时代的3D 内容生产工具,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有望充分受益于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
设立AI+3D赛事或推动数字技术应用,本质是搭建一个“问题驱动”的创新熔炉:既汇聚全球开发者攻克“二维到三维的智能跃迁”“动态场景的实时理解”等底层难题,又将制造业、文娱业、教育业的真实需求化为算法迭代的燃料,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线、课堂与生活场景。更重要的是,这种跨界碰撞正在孵化新型数字素养——当AI赋予3D以“创造力”,3D为AI提供“具身化”的表达载体,二者的协同进化不仅催生新职业、新业态,更在深层次上重塑人类认知与改造世界的方式,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奠定核心基座。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作为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重要赛事,已连续成功举办至第18届,为推动技术创新、教育培训创新,全国3D大赛组委会联袂AMD公司设立“AMD杯”AI+3D创新专项赛(以下简称:本专项赛)。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赛项组织
(一)指导单位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二)主办单位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
全国3D 技术推广服务与教育培训联盟(3D动力)
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
(三)协办单位
超威半导体产品(中国)有限公司(AMD)
宇宙·元平台
(四)承办单位
专项赛各赛区组委会、专项赛各承办校
二、赛项主题
智创三维·数启新元
三、竞赛内容
结合AI与3D技术工具应用,展示创新创造能力和技术实力,完成项目/作品方案设计。项目/作品内容呈现及方向可为:元宇宙·3D/XR场景、三维影视动画场景、建筑效果场景、文化/艺术场景、工业智造场景、汽车工业设计场景、低空经济/无人机应用场景、AI数字时装秀、中国美食文化场景、文化旅游场景等。
参赛人员请统一在大赛官网(https://3dshow.3ddl.net/i/AMD)注册、组队报名参赛,并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相关信息。本专项赛分初赛/校赛、省赛/复赛、国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
四、参赛对象
本赛项设本科生组、高职高专生组、研究生组、青少年组,每个参赛团队由2-5名选手和1-2名指导老师组成。每位学生最多参加2支队伍,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多支参赛队伍,每支队伍只提交一件项目作品。竞赛报名截止后,所有赛项参赛队伍不得更换、增加参赛成员以及指导老师。
五、赛程安排
☑ 报名/初赛项目提交/校赛:2025年4月-8月10 日;
☑ 复赛/省赛:2025年8月11 日-10月31日;
☑国赛/全国总决赛:2025年11月-12月。
六、评审奖励
(一)评审标准
评审采用专家评分制(100分制),依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创意创新性 |
30分 |
数智技术应用创新性 |
30分 |
视觉传达效果 |
15分 |
商业开发价值 |
15分 |
3DShow展示内容完整度 |
10分 |
(二)评审办法
初赛采用线上选拔/校赛形式,省赛和国赛采用路演+答辩形式,评审专家线上+线下评审。由3D大赛组委会及赛区组委会共同组织行业、企业、院校等领域相关专家组成省赛及国赛专委会与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按照评分标准对参赛队伍进行评分,汇总各参赛队伍综合得分确定排序,评选相应奖项。
(三)奖励办法
省赛评选产生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省赛选拔出的优胜选手将入围国赛。
国赛评选产生龙鼎大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根据各参赛队伍组织与获奖情况,评选产生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
由3D大赛组委会对省赛及国赛获奖队伍进行表彰和奖励,包括获奖荣誉证书、奖杯、奖品等。国赛荣获龙鼎大奖的团队将得到20000元奖金,并将得到AMD提供的额外奖励:3 台AIPC 电脑使用权(3年)。
七、项目作品创作与提交要求
(一)项目作品创作要求
“AMD杯”AI+3D创新专项赛参赛项目作品必须使用AI工具(例如 Midjourney、StableDiffusion、ChatGPT、Deepseek、Kimi等)。项目作品需要表现为元宇宙/3D内容场景(结果可为视频或3D数模的表现形式)。
鼓励创作团队融合AI+3D技术探索创意创作新工作流;鼓励创作团队利用AI+3D进行应用场景创新、内容创新。如以下技术路线:
1、通过3D设计软件(如Maya等)完成3D设计渲染图,通过AI工具(如Midjourney)在渲染图基础上进行创意创作。
2、通过AI工具(如ChatGPT、Midjourney等)完成创意、设计方案初稿,再通过3D软件(如Blender)等进行后续创意创作。
3、通过文字或图片生产3D模型的AI工具(如Meshy2)完成3D模型初步设计方案;再通过3D软件(如Blender)进行细节处理,绑定骨骼、制作动画等,完成3D模型再设计、创意创作。
4、通过3D设计模型积累图片素材集;再通过图片素材进行Lora模型训练,最终通过自训练Lora模型及AI工具进行创意创作。
(二)项目作品提交要求
“AMD 杯”AI+3D创新专项赛根据全国3D大赛统一规则及评审相关要求,项目作品/项目须统一使用3DShow组织项目作品设计方案,并在该赛项专题官网(https://3dshow.3ddl.net/i/AMD)下提交。
项目作品设计方案介绍一般应包括:设计创意、设计思路、技术应用路线、任务流程展示、创新点与技术难点介绍、AI+3D创作过程/花絮视频等。项目作品设计方案可包含3D数字模型(统一上传至宇宙·元平台)、文字、图片、动图、视频等材料内容。
图片: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像素,可以是系列组图。
视频:时长不少于60秒,故事分镜连贯,画质不低于1080P。
3D模型:模型结构合理、材质或贴图符合PBR规范。模型格式建议转换为fbx、step、gltf等通用标准格式,模型大小建议不超过50M。
八、相关条款
(一)项目作品不得包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违反公共道德习俗,如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参赛团队承担;
(二)项目作品必须为未公开发表过的原创。参赛者团队提交的项目作品不得侵犯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权、商标权或其他权利。凡涉及抄袭、剽窃等项目作品,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三)全国3D大赛组委会对大赛提交的项目作品,有进行学术交流、案例应用、商展、宣传等权利;
(四)全国3D大赛组委会拥有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九、专项赛赛事咨询与指导
技术指导QQ群:1036037194
申老师 13261986259
刘老师13261982135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2025年04月10日
各有关院校、企业、单位: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Digital Design Dimensions Show,简称:3D大赛,3DDS或3DShow)是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赛事,体现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自2008年发起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至第18届,受到各地方、高校和企业的高度重视,赛事规模稳定扩大,参赛项目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设计项目与创客团队,并快速成长为行业新锐与翘楚,备受业界关注;同时大赛促进技术、人才与产业项目合作对接及产业生态平台作用日益突显,已成为全国规模大、规格高、水平强、影响广的全国大型公益品牌赛事与“数智化+创新创造”行业盛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数字化创新创造实践的时代洪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全国3D大赛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新”的宗旨,是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重要赛事!
当前,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等各行业的新品研发及产品创新设计。然而,在精密加工领域,增材制造的精度暂时还无法和减材制造相媲美,获得很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增减材复合制造可以实现快速定制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完成产品快速迭代的创新设计与制造,为新时代创客提供了勇于创新,将产品与创意变为现实的创新平台。在未来,随着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五轴加工与数字孪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增减材复合制造有望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的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与发展需要大量创新人才的有力支撑,教育系统亟需为产业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新质人才,这既要有责任、也要有所担当,期望共同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教育的“新质生产力”。
经研究决定,全国3D大赛组委会将启动“2025第18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华教&德荟杯’增减材复合制造及数字孪生创新应用专项赛”。该赛项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设计、系统设计、实践动手等能力,携手打造具备数智素养,有创意想法、有创新能力、有创造精神、有创业思维的新质人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以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一、赛项组织
(一)指导单位
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中国科协
(二)主办单位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
全国3D技术推广服务与教育培训联盟(3D动力)
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
(三)技术支持与协办单位
华教智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德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数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二、赛项主题
智创融合·孪生赋能
三、参赛对象
本赛项设高职高专生组、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每个参赛团队由3名应届学生和1-2名指导老师组成。每位学生只能加入1支参赛队,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多支参赛队伍。
四、竞赛内容
“华教&德荟杯”增减材复合制造及数字孪生创新应用专项赛涵盖数字化创新设计、CAM/数智制造、增材制造和桌面式五轴加工数字孪生技术、增材制造设备和桌面式五轴加工中心设备现场实操、产品功能实现等五个环节中的实际工程问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学科及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与项目案例的实践创新应用,掌握数智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系统性思维,鼓励学科知识交叉融合,鼓励创新、创造精神与数智工匠精神。专项赛分为校赛、省赛和国赛三个赛段开展。校赛为线上竞赛/校内选拔,参赛选手统一在该专项赛3Dshow专辑官网(https://3dshow.3ddl.net/i/WZ-HJZC)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相关信息,并提交作品,提交成功后即为初赛/校赛报名成功。省赛、国赛为线下赛,入围的选手需到竞赛现场参赛。
阶段 |
竞赛内容 |
竞赛要求 |
初赛/校赛 |
创新设计+数字制造/CAM+增减材复合制造数字孪生仿真验证 |
开放创新(提供图纸、样题),校内选拔 |
省赛 |
增减材复合制造现场实操+加工产品的装配验证(实现功能) |
现场实操+现场答辩评审 |
国赛 |
增减材复合制造现场实操+加工产品的装配验证(实现功能) |
现场实操+现场答辩评审 |
注:技术平台支持请联系技术支持与协办单位联系人,详细要求见赛项技术规程或竞赛方案。
五、赛程计划安排
报名/初赛/校赛:2025年3月1日 - 5月30日;
省赛:2025年4月1日 - 6月30日;
国赛:2025年8月15日 -11月15日。
参赛人员统一在大赛官网(https://3dshow.3ddl.net/i/WZ-HJZC)注册、组队报名,并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相关信息。
六、作品提交要求
1.初赛/校赛作品提交要求:
(1)有关设计图纸要求:零件图、装配图、三维效果图。
(2)桨叶技术方案介绍,包含但不限于如下内容:设计思路、计算过程、仿真
分析、制造过程、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验证)、工艺过程及加工策略的核心优势等。
(3)其他:参赛选手认为可以补充说明的其他材料,如:与设计制作有关的视频介绍等。
(4)详情要求见竞赛方案。
(5)作品提交形式:专项赛根据全国3D大赛统一规则及评审相关要求,作品在该专项赛3Dshow专辑官网(https://3dshow.3ddl.net/i/WZ-HJZC)下提交。
2.省赛、国赛作品提交要求:
(1)有关设计图纸要求:零件图、装配图、三维效果图。
(2)桨叶技术方案介绍,包含但不限于如下内容:设计思路、计算过程、仿真分析、制造过程、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验证)、工艺过程及加工策略的核心优势等。
(3)工程文件:CAM程序文件,数字孪生技术仿真应用文件。
(4)答辩文档:文档为PPT格式,供参赛选手现场展示和答辩使用。
(5)制作过程视频:展示创新设计、工艺编程、数字孪生验证仿真、实物制作装配测试等过程,包含但不限于加工及仿真策略、操作流程、工艺与加工过程、仿真结果展示与分析等,便于评审专家直观了解参赛项目/作品。视频可为电脑录屏视频,时长在1分钟左右,大小在200M 以内,格式为MP4。
(6)详情要求见竞赛方案。
(7)作品提交形式:参赛选手在答辩现场提交给评审专家。
七、评审奖励
1.评审标准
评审采用综合评分办法,详细要求见竞赛方案。
2.奖励办法
省赛评选产生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国赛评选产生龙鼎大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根据各参赛团队组织与获奖情况,评选产生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由3D大赛组委会对省赛及国赛获奖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包括获奖荣誉证书、奖杯、奖品,以及获奖作品项目投资孵化、获奖团队优先直接入职、面试推荐读研、师承、进修、实习等机会,各参赛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校奖励。
八、相关条款
1.作品不得包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违反公共道德习俗,如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参赛团队承担。
2.作品必须为未公开发表过的原创。参赛团队提交的作品不得侵犯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权、商标权或其他权利。凡涉及抄袭、剽窃等作品,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3.全国3D大赛组委会对大赛提交的作品,有进行学术交流、案例应用、商展、宣传等权利。
4.全国3D大赛组委会拥有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九、联系我们
1.3D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8号科技财富中心A座501-2
邮编:100192
联系人:许老师18910479436
2.大赛技术支持与协办单位联系方式
邮箱:236169774@qq.com
联系人:增材技术咨询李老师18910113536
减材技术咨询李老师15012776979
专项赛咨询另老师 18108605660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2025年04月10日
各有关院校、企业、单位: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Digital Design DimensionsShow,简称:3D大赛,3DDS或3DShow)是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赛事,体现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如同神奇画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勾勒着文旅产业的崭新画卷。在景区数字化升级领域,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让游客得以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在文旅营销推广方面,大数据精准分析助力文旅项目精准触达目标受众,实现流量与口碑的双丰收。
经深入探究决定,全国3D大赛组委会即将盛大开启“2025第18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科视传杯’数字文旅专项赛”。该赛项聚焦于雕琢大学生数字文旅创新精神与实战本领,全面提升大学生在数字创意设计、文旅项目系统构建、交互体验优化等维度的专业素养,携手锻造具备数字素养、满溢文化创意、擅长技术应用、勇于开拓创新、怀揣商业洞察的数字文旅精锐人才。深度催化创新链、文旅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凭借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共进赋能数字文旅新质生产力迈向卓越新征程。
一、赛项组织
指导单位:
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
全国3D技术推广服务与教育培训联盟(3D动力)
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
技术支持与协办单位:
浙江中科视传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学溯科技有限公司
二、赛项主题
数字文旅·产业引领
三、参赛对象
本赛项设中职高职职业院校生组、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每个参赛团队由3-5名应届学生和1-2名指导老师组成。每位学生只能加入1支参赛队,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多支参赛队伍。
四、竞赛内容
“中科视传杯”数字文旅专项赛紧扣数字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脉搏,精准锚定四大核心领域,全力挖掘与培育数字文旅创新人才,助推产业高质量前行。
文旅移动端软件开发方向: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精心打造集智能行程规划、实时互动社区、精准营销推送、智能导览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程序。
特色文旅文创产品设计方向:参赛团队深挖各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独特元素,巧妙融合现代数字艺术风格。借助3D建模、数字插画、AR技术构思出承载深厚文化内涵,为文旅文创产业开辟全新天地,让游客透过文创感知文化魅力。
文旅特色数字模型创作方向:参赛团队运用高精度扫描、虚拟现实建模、数字雕刻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历史遗迹复原、民俗节庆呈现、未来文旅畅想等,继而转化为精细数字模型。例如传统手工艺品、特色旅游纪念品,展现精湛工艺,都力求细节逼真、还原度高。
文旅数字场景漫游开发方向:参赛团队倾力打造数字博物馆、虚拟景区、沉浸式演艺等引人入胜的数字交互场景。
该赛事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旅专业知识与数字技术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能力,力求通过赛事驱动,切实提升其解决数字文旅产业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大力促进文旅学科与数字技术学科知识深度交融,持续激发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助推数字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专项赛分为初赛/校赛、省赛和国赛三个赛段开展。校赛为线上竞赛/校内选拔,参赛选手统一在该专项赛3Dshow专辑官网(https://3dshow.3ddl.net/i/ZKSC)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相关信息,并提交作品,提交成功后即为校赛报名成功。省赛、国赛为线下赛,入围的选手需到竞赛现场参赛。
阶段 |
竞赛内容 |
竞赛要求 |
初赛/校赛 |
移动端软件开发/文创产品设计/文旅创意数字模型创作/数字交互内容开发(概念设计) |
开放创新,校内选拔 |
省赛 |
移动端软件开发/文创产品设计/文旅创意数字模型创作/数字交互内容开发(开发创作完毕) |
线上评审/现场评审 |
国赛 |
移动端软件开发/文创产品设计/文旅创意数字模型创作/数字交互内容开发(开发创作完毕) |
现场答辩评审 |
注:技术平台支持请联系技术支持与协办单位联系人,详细要求见赛项技术规程或竞赛方案。
五、赛程计划安排
初赛/校赛报名:2025年4月01日-6月30日;
省赛:2025年7月15日-10月30日;
国赛:2025年11月30日-12月10日。
参赛人员统一在大赛官网(https://3dshow.3ddl.net/i/ZKSC)注册、组队报名,并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相关信息,并提交作品。
六、作品提交要求
1.初赛/校赛作品提交要求:
一、文旅移动端软件开发方向
(1)设计图纸:含移动端软件页面布局设计图与流程逻辑图,展示功能与跳转关系。
(2)设计方案:阐述设计思路、所用技术、创新亮点。
二、特色文旅文创产品设计方向
(1)设计图纸:产品概念图呈现造型,场景渲染图展示使用场景。
(2)设计方案:讲述文化取材、技术运用与设计创新。
三、文旅特色数字模型创作方向
(1)设计图纸:概念图探索模型雏形,精细渲染图展示成品多角度效果。
(2)设计方案:说明主题选定、技术操作与创新,如多时期元素融合场景。
四、文旅数字场景漫游开发方向
(1)设计图纸:场景展示图展示场景,交互图展示漫游功能示意。
(2)设计方案:基于文旅受众构思,阐述技术应用与创新。
2.省赛、国赛作品提交要求:
一、文旅移动端软件开发方向
(1)设计图纸:
详细界面图:展示各页面高清布局、交互细节与多终端适配效果。
系统架构图:呈现后端架构,含服务器、数据库及接口逻辑。
(2)技术文档:
技术实现方案:说明开发技术栈及云计算、大数据运用详情。
API文档:整理外部接口说明。
(3)答辩文档:PPT涵盖创意、需求、亮点、技术、团队与规划,突出重点。
(4)制作过程视频:剪辑展示全流程,突出技术攻克,2分钟内MP4格式。
(5)作品提交形式:答辩现场提交给评审专家,备齐纸质与电子版(存U盘)。
二、特色文旅文创产品设计方向
(1)设计图纸:
三维结构图:展示文创产品三维结构、尺寸与装配关系。
多场景效果图:呈现不同场景下的美学与适应性。
(2)技术文档:
数字化流程:描述从文化采集到成品设计的软件操作流程。
技术融合:阐述AR等与设计融合细节,附代码或逻辑图。
(3)源文件:设计图源文件,模型工程文件。统一使用百度网盘上传,报名数据表中填写网盘地址和提取码。
(4)答辩文档:PPT介绍文化背景、设计演变、创新,展望未来。
(5)制作过程视频:记录全过程,捕捉关键节点,2分钟内MP4格式。
(6)作品提交形式:答辩现场提交给评审专家,资料分类存U盘,纸质版装订。
三、文旅特色数字模型创作方向
(1)设计图纸:
模型效果图:特写展示模型渲染效果。
多视角展示图:六视图,多个角度展示模型。
(2)技术文档:说明建模技术选择依据与应用方法。
(3)源文件:设计图源文件,模型工程文件。统一使用百度网盘上传,报名数据表中填写网盘地址和提取码。
(4)答辩文档:PPT引入文化背景、展示设计思路、技术亮点、团队协作与应用前景。
(5)制作过程视频:涵盖创作各阶段,突出技术突破,2分钟内MP4格式。
(6)作品提交形式:答辩现场提交给评审专家,纸质版、电子版(U盘)备齐标注。
四、文旅数字场景漫游开发方向
(1)设计图纸:
场景展示图:多维度场景内容展示,设计说明。
交互设计图:展示关键界面交互布局与引导效果。
(2)技术文档:阐述前后端及流媒体传输技术协同原理。
(3)源文件:设计图源文件,引擎开发工程文件。统一使用百度网盘上传,报名数据表中填写网盘地址和提取码。
(4)答辩文档:PPT开篇介绍文旅内涵、受众,讲解设计、技术、团队与前景。
(5)制作过程视频:按项目顺序剪辑,突出关键突破,2分钟内MP4格式。
(6)作品提交形式:答辩现场提交给评审专家,资料规范存U盘,纸质版清晰。
七、评审奖励
1.评审标准
评审采用综合评分办法,详细要求见竞赛方案。
2.奖励办法
省赛评选产生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国赛评选产生龙鼎大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根据各参赛团队组织与获奖情况,评选产生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由3D大赛组委会对省赛及国赛获奖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包括获奖荣誉证书、奖杯、奖品,以及获奖作品
项目投资孵化、获奖团队优先直接入职、面试推荐读研、师承、进修、实习等机会,各参赛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校奖励。
八、相关条款
1.作品不得包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违反公共道德习俗,如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参赛团队承担。
2.作品必须为未公开发表过的原创。参赛团队提交的作品不得侵犯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权、商标权或其他权利。凡涉及抄袭、剽窃等作品,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3.全国3D大赛组委会与浙江中科视传科技有限公司对本专项赛提交的作品,有进行学术交流、商展、宣传、案例应用等权利。
4.全国3D大赛组委会拥有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九、联系我们
1.3D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8号科技财富中心A座501-2
邮编:100192
联系人:徐老师17301193697
2.大赛技术支持与协办单位联系方式
邮箱:zjzkkwzx@163.com
联系人:赛事技术咨询陈老师15068757976
专项赛咨询何老师18067901204
专项赛咨询孙老师13967446372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2025年04月01日
各赛区组委会、参赛院校,各有关院校、企业、单位: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简称:3D 大赛)是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赛事,体现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自2008 年发起举办以来,受到各地方、高校和企业的重视,赛事规模稳定扩大,参赛项目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设计项目与团队,并快速成长为行业新锐与翘楚, 备受业界关注;同时大赛一头链接教育、一头链接产业、一头链接行业与政府,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政产学研用资互动不断加强,技术、人才与产业项目合作对接及产业生态平台作用日益突显,已成为全国规模大、规格高、水平强、影响广的全国大型公益品牌赛事与“数字化+创新创造”行业盛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数字化创新创造实践的时代洪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国3D 大赛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新”的办赛宗旨,被教育部正式列入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体系。3D 大赛也始 终坚持着两个点: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突出体现以“3D 数据”为 基础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应用,营建了元宇宙数字科技与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和丰厚土壤。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能从事产品数字化正向、逆向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增材制造设备操作与维护等方面工作,具备创意思维、创客本领和匠人技艺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创新型、艺工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经研究决定,全国3D大赛组委会将启动2025第18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项赛”,本专项赛紧随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用创意创新设计解决难题,以数字化生产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考察选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相关专业知识,数字化建模、数字化创意创新设计、产品虚拟装配、协同设计与质量管理、数字化工艺、数控装备编程操作等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质量、成本意识和职业道德规范等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服务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国家战略的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贡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赛项组织
指导单位: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全国3D技术推广服务与教育培训联盟(3D动力)、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
协办单位/技术支持单位:广州双元科技有限公司
二、赛项主题
创意设计,协同制造
三、赛项内容
阶段 |
竞赛内容 |
形式 |
命题和评分 |
初赛/校赛 |
参赛学校自主安排 |
复赛/省赛 |
答辩环节提交成果物: 1.设计说明书(Word) 2.展示文档(PPT) 3.视频(MP4) 4.作品模型(STL) 5.作品实物(在校完成) 制造环节提交成果物: 1.作品实物(现场完成) |
答辩环节 1.时长;10分钟;(选手讲解7分钟,专家问答3分钟) 2.一名选手主讲,其他选手辅助讲解。 制造环节 1.时长;120分钟; 2.利用赛场提供设备,毛坯和零部件制造完成; 3.也可自带设备,毛坯和零部件制造完成。 |
命题方向:文创作品, 自主命名,自主设计和制造。 在答辩环节,普通本科组成绩占总成绩 60%,职业院校组成绩占总成绩40%。 在制造环节,普通本科组成绩占总成绩 40%,职业院校组成绩占总成绩60%。 |
全国总决赛 (国赛) |
注:省赛和国赛具体竞赛内容以其任务书为准。任务书在比赛日20天前公布。
四、参赛对象
本科组(普通本科、职业本科)每个参赛团队由3名学生选手和1-2名指导老师组成。
职业院校组(高职、技师学院、中职、技工学校)每个参赛团队由2名学生选手和1-2名指导老师组成。
每位选手只能加入1支参赛队,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多支参赛队伍。竞赛报名截止后,所有赛项参赛队伍不得更换、增加参赛成员以及指导老师。
五、赛程安排
☑ 报名/初赛/校赛:2025年3月1 日-6月30 日;
☑ 省赛项目提交/省赛选拔:2025年5月1 日-10月31 日;
☑国赛/全国总决赛:2025年11月-12月;
参赛统一在专项赛官网(https://3dshow.3ddl.net/ii/SYKJ)报名,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相关信息(公益竞赛,报名不收取任何费用);提交作品,作品提交要求见竞赛任务书。
六、评审奖励
1.评审标准
评审采用专家评分制(100分制),详细要求见任务书。由3D大赛组委会及赛区组委会共同相关领域专家共同组成省赛及国赛专委会与评审委员会。省赛选拔出的优胜选手将入围到国赛。
2.奖励办法
省赛评选产生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国赛评选产生龙鼎大奖(由双元科技特别赞助)、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根据各参赛团队组织与获奖情况,评选产生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
由3D大赛组委会对省赛及国赛获奖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包括获奖荣誉证书、奖杯、奖品,以及获奖作品项目投资孵化、获奖团队优先直接入职、面试推荐读研、师承、进修、实习等机会,各参赛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校奖励。
七、相关条款
1、作品不得包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违反公共道德习俗,如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参赛团队承担;
2、参赛者团队提交的作品不得侵犯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权、商标权或其他权利。凡涉及抄袭、剽窃等作品,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3、全国3D大赛组委会对大赛提交的作品,有进行学术交流、商展、宣传等权利;
4、全国3D大赛组委会拥有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八、联系我们
1.3D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8号科技财富中心A座501-2
邮编:100192
电话:4000393330
邮箱:liuyx@3ddl.org.cn
2.大赛协办单位联系方式
邮箱:757266143@qq.com
联系人:谭老师 13726553429
甄老师13435197493
特此通知!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2025年3月18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赛区组委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各教育培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各有关院校、有关单位: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引领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不断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数字孪生技术是驱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技术,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降低制造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全面提高生产效率。数字孪生赋能工业协作机器人,促进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实时交互与融合,助力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经研究决定,全国3D 大赛组委会将启动“2025 第18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华中数控杯’工业协作机器人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该赛项旨在推动和促进机器人的发展与创新,为我国科技的快速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等能力,以解决机器人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为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赛项组织
主办单位: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
全国3D技术推广服务与教育培训联盟(3D动力)、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技术支持与协办单位: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二、赛项主题
数字赋能·协作创新
三、参赛对象
本赛项设高职高专生组、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每个参赛团队由3名应届学生和1-2名指导老师组成。每位学生只能加入1支参赛队,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多支队伍。
四、竞赛内容
“华中数控杯”工业协作机器人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涵盖工业协作机器人及数字孪生技术的认知、设计、优化、应用、创新等内容,分为校赛、省赛和国赛三个赛段开展。参赛选手统一在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专项赛官网(https://3dshow.3ddl.net/i/HZSK)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相关信息,并提交作品,提交成功后即为报名成功。校赛竞赛形式为数字孪生软件进行虚拟仿真验证(由参赛院校自行组织),省赛、国赛为工业协作机器人实操完成比赛任务及答辩,入围选手需到竞赛现场参赛。
1.高职组
高职组竞赛内容及要求如表1所示:
表1高职高专生组竞赛内容及要求
阶段 |
竞赛内容 |
竞赛要求 |
校赛/初赛 命题专项赛 |
机器人末端夹具及辅助机构创新设计及虚拟仿真验证 |
学校自行安排,华中数控可提供参考方案 |
省赛 |
夹具及辅助机构的创新设计与制作;机器人码垛应用及调试;视觉系统调试;数字孪生仿真调试;选手依据任务书指定瓶罐完成抓取、识别、开盖、分装、回收及虚实联动的流程操作。 |
现场进行应用演示(120分钟)及答辩(10分钟) |
国赛 |
机器人末端夹具及辅助机构的创新设计与制作;视觉系统调试;数字孪生仿真调试;选手依据机器人末端夹具及辅助机构,在四类不同难度系数的液体瓶罐库中,自选液体瓶罐,完成抓取、识别、开盖、回收。 附加题:绳扣装配操作编程。 |
现场进行应用演示(120分钟)及答辩(10分钟) |
2.本科组及研究生组
本科生组及研究生组竞赛内容及要求如表2 所示:
表2 本科生组及研究生组竞赛内容及要求
阶段 |
竞赛内容 |
竞赛要求 |
校赛/初赛 命题专项赛 |
机器人末端夹具及辅助机构创新设计及虚拟仿真验证 |
学校自行安排,华中数控可提供参考方案 |
省赛 |
夹具及辅助机构的创新设计与制作;视觉系统调试;数字孪生仿真调试;选手依据任务书要求,在三类瓶罐中完成抓取、识别、开盖、分装、回收及虚实联动的流程操作。 |
现场进行应用演示(120分钟)及答辩(10分钟) |
国赛 |
夹具及辅助机构的创新设计与制作;视觉系统调试;数字孪生仿真调试;瓶罐分装流程及虚实联动;选手依据机器人末端夹具及辅助机构,在七类不同难度系数的液体瓶罐库中,自选液体瓶罐,完成抓取、识别、开盖。 附加题:绳扣装配操作编程。 |
现场进行应用演示(120分钟)及答辩(10分钟) |
注:技术平台支持请联系技术支持与协办单位联系人,详细要求见竞赛方案。
五、赛程安排
☑校赛/初赛/命题专项赛时间:2025年3-5月
☑省赛时间:2025年4-7月
☑国赛/全国总决赛:2025年8-11月
六、评审奖励
1.评审标准
评审采用综合评分办法,详细要求见竞赛方案。
2.奖励办法
省赛评选产生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国赛评选产生龙鼎大奖(由华中数控特别赞助)、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根据各参赛团队组织与获奖情况,评选产生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
由3D大赛组委会对省赛及国赛获奖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包括获奖荣誉证书、奖杯、奖品,以及获奖作品项目投资孵化、获奖团队优先直接入职、面试推荐读研、师承、进修、实习等机会,各参赛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校奖励。
七、赛事入围比例
1.校赛入围省赛
原则上每所学校不超过5支队伍。
2.省赛入围国赛
省赛评选产生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比例为1:1:2:1,特等奖队伍获得进入国赛名额。
八、作品提交要求
1.校赛/初赛/命题专项赛作品提交要求
(1)有关设计图纸要求:机器人末端夹具零件图、装配图、三维效果图。
(2)有关设计说明书要求:要有独立见解,文字描述准确、清晰,体现方案完整性、创新性,文档为PPT/WORD格式。
(3)其他:参赛选手认为可以补充说明的其他材料,如:与设计制作有关的视频介绍等。
(4)作品提交形式:专项赛根据全国3D大赛统一规则及评审相关要求,作品在该赛项专题官网(https://3dshow.3ddl.net/i/HZSK)下提交(报名时不必提交作品,作品设计完毕后再提交)。
2.省赛、国赛作品作品提交要求:
(1)有关设计图纸要求:零件图、装配图、三维效果图。
(2)有关设计说明书要求:要有独立见解,文字描述准确、清晰,体现方案完整性、创新性,文档为PPT/WORD格式。
(3)答辩文档:文档为PPT格式,供参赛选手现场展示和答辩使用。
(4)视频资料:制作1分钟左右视频文件(夹具设计创新点、制作过程等),赛前准备好。
(5)详情要求见竞赛方案。
(6)作品提交形式:参赛选手在答辩现场提交说明书、视频、夹具及其辅助机构实物给评审专家。
九、相关条款
1.作品不得包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违反公共道德习俗,如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参赛团队承担。
2.作品必须为未公开发表过的原创。参赛团队提交的作品不得侵犯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权、商标权或其他权利。凡涉及抄袭、剽窃等作品,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3.全国3D大赛组委会对大赛提交的作品,有进行学术交流、案例应用、商展、宣传等权利。
4.全国3D大赛组委会拥有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十、联系我们
1.3D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8号科技财富中心A座501-2
邮编:100192
电话:4000393330
邮箱:huangbaoyu@3ddl.org.cn
联系人:黄老师13261985597
2.大赛协办单位联系方式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华工园六路2号
邮编:430000
邮箱:634322798@qq.com;1936563336@qq.com
联系人:邓老师17671734082;秦老师13035123872
特此通知!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2025年4月2日
“2025第18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之 “CURC机器人+”创新设计命题专项赛
1、赛项背景
2025年第18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Digital Design Dimensions Show,简称:3D大赛,3DDS或3DShow)年度竞赛已全面正式启动,3D大赛发起方3D动力(3DDL)与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CURC(下辖ROBOCON、ROBOMASTER、ROBOTAC赛事)达成战略合作,为使广大机器人、人工智能硬件设计爱好者、高校设计师生/团队、设计/工程师、专业设计团队/机构、数字生态合作伙伴能够体验数字创新设计的新高度,将于2025年1月07日联合启动3D大赛·“CURC机器人+” 创新设计命题专项赛,秉承可持续设计发展理念下,共同推动青年数字设计人才发展,赋能高校数字教育融合创新,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共创数字新未来!
2、赛项主题
“长城烽火 ”竞技机器人方案设计
3、赛项时间
2025年1月07日-2025年12月07日
4、赛项命题
参赛团队需设计符合《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ROBOTAC“长城烽火”比赛规则》(以下简称《RT 规则》)中章节 4.1 和 4.2 规则的机器人方案。设计内容分为:格斗机器人、射击机器人、抛射火种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四个方向,具体要求如下。
格斗机器人:按《RT 规则》,机器人具有格斗能力的执行机构,运动形式不限。
射击机器人:机器人能够发射《RT 规则》3.7 所描述的炮弹,运动形式不限。
抛射火种机器人:执行机构能够抛射(发射)《RT 规则》3.3 所描述的“火种”道具,运动形式不限。
仿生机器人:满足《RT 规则》4.1 要求,能够实现从“火种放置台”上取得火种,放置到“火种转运台”。
5、参赛对象
在校本科生、研究生、高职高专生、留学生、海外学生:每团队(3-7 人,含指导教师 1-2 人,学生队员 2-5 人)。
6、报名参赛
(1)报名时间:2025年1月07日-2025年6月30日
(2)填写预报名链接:https://3dshow.3ddl.net/i/CURC
(3)作品/项目设计方案须统一使用 3Dshow 组织 3D 数字模型、文字、图片、动图、视频等材料内容。作品设计方案介绍一般应包括:项目创意、原理说明,项目设计思路、数字技术应用路线,设计任务流程展示,项目创新点与技术难点 介绍,项目数字化创作过程/花絮视频等。
(4)作品版权归创作团队所有,组委会有权用以非商业的宣传。
(5)作品提交操作演示:
1) 3D 模型数据上传流程参考:
https://3dshow.3ddl.net/app/dnjrdp
2) 作品“3DShow ”编辑创作过程参考:
https://3dshow.3ddl.net/app/dnljhh
7、初赛、复赛与总决赛
(1)参赛作品初赛审核
初赛作品提交截至时间6月30日,作品初审时间2025年7月1日-5日。参赛作品初赛审核,主要考察作品是否符合大赛主题,作品内容、数据是否完整,作品是否进行了分享交流。不符合大赛主题,内容、数据不完整,作品活力值不到 30 的作品无法晋级复赛。
(2)参赛作品复赛评审
复赛作品评审时间2025年7月10日-7月25日。
参赛作品复赛评审标准
参赛作品复赛,按作品团队设置奖项:
根据作品评审情况,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根据作品活力值排名设置最佳网络人气奖;
(3)总决赛
复赛特等奖作品可晋级入围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CURC机器人+”创新设计专项赛总决赛,全国总决赛作品提交时间2025年11月28日-2025年12月6日;
复赛特等奖、一等奖作品可直接入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ROBOTAC设计赛——竞技机器人方案设计赛”总决赛。
总决赛入围名单及总决赛通知请届时关注赛事官网通知。
8、赛事咨询
赛事技术指导 QQ 群号:483930081
联系方式:
全国3D 大赛组委会负责报名系统,平台技术支持,评审规则答疑;
崔老师(报名、平台技术支持):13261983342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 CURC 负责机器人相关技术答疑;
徐老师(CURC 机器人技术):13811351655
9、附件下载
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ROBOTAC“长城烽火”比赛规则 V1.02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2025年4月2日
关于举办“2025第18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曼恒杯”元宇宙虚拟仿真专项赛的通知
各有关院校、有关企业、有关单位:
元宇宙是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元宇宙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元宇宙的发展需要具备相关技术和创意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相关知识。元宇宙的创意和内容制作与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元宇宙专业人才对于元宇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经研究决定,全国3D 大赛组委会将启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曼恒杯”元宇宙虚拟仿真专项赛,旨在推动和促进元宇宙行业的发展与创新,为我国科技的快速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大学生创意设计、内容制作与创造力、引擎运用等综合能力,对元宇宙 XR 技术领域的理解与实际结合,以及元宇宙内容创作引擎软件的开发与创新等综合能力。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赛项组织
主办单位: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全国3D 技术推广服务与教育培训联盟 (3D 动力) 、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
技术支持与协办单位: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赛项主题
数字赋能,协作创新
三、赛项主旨
主题方向包括以下几点: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2)中华民族多彩文明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3)虚拟课堂情景化设计教学
(4)娱乐场景畅想与沉浸式体验
(5)未来智慧文旅体验
(6)机械制造工艺模拟与展示
(7)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旅时光穿梭
(8)智能机械科技馆的探索之旅
(9)历史名人的一生
(10)沉浸式艺术创作体验
四、竞赛内容
本赛项主要运用 IdeaXR元宇宙内容创作引擎平台,选定任一主 题进行元宇宙项目案例开发,完成项目设计与交互内容创作。本赛项 主要考察选手创意设计、内容制作与创造力、引擎运用等综合能力, 考察大学生对元宇宙 XR 技术领域的理解与实际结合,对二维设计软 件和三维建模渲染软件是否掌握并熟练应用,以及元宇宙内容创作引 擎软件的开发与创新能力。
(一)初赛/校赛阶段
参赛者需根据主题内容选定任一方向进行设计,结合IdeaXR元 宇宙内容创作引擎特性,设计一份项目开发方案文档。项目文档字数不限,要求图文,内容积极向上。方案文档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项目整体框架
(2)项目需求
(3)项目设计
(二)复赛/省赛阶段
本赛项的省赛竞赛形式为作品赛。从以下十个主题任选其一,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特征鲜明的元宇宙场景。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2)中华民族多彩文明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3)虚拟课堂情景化设计教学
(4)娱乐场景畅想与沉浸式体验
(5)未来智慧文旅体验
(6)机械制造工艺模拟与展示
(7)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旅时光穿梭
(8)智能机械科技馆的探索之旅
(9)历史名人的一生
(10)沉浸式艺术创作体验
具体要求:
1.参赛者最终需运用IdeaXR元宇宙内容创作引擎完成项目案例的开发,项目前期内容创作所需的素材等自行创作。
2.项目案例可选用头盔端或 PC 端模式进行创作,在IdeaXR元宇宙内容创作引擎中完成作品后,需打包导出可执行的程序文件。
3.提交文件要求:
作品提交的内容要完整,包括但不限于:
(1)作品文件:项目工程源文件1份,打包导出的可执行程序文件1份,要求这两份文件可正常打开运行。
(2)作品案例开发的效果视频1份。
(3)素材文件:要求素材内容分类规整 (如模型、图片、音频等), 提交素材文件夹。
(4)提交文件夹标题命名规则:作品名+团队名称+学校名称。
(三) 国赛/总决赛阶段
1.作品设计环节。
本赛项的国赛竞赛形式为作品赛。
要求在省赛作品的基础上,结合主题方向与自身项目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对作品内容做调整与升级,国赛考核作品创新内容以及实际场景的应用可行性。
(1)案例可选用头盔端或PC端模式进行创作,在IdeaXR元宇宙内容创作引擎中完成作品后,需打包导出可执行的程序文件。
(2)创新文档需根据自身作品的创新点、与实际场景应用的契合程度做具体分析,要求图文,文档字数不限。
2.提交文件要求:
作品提交的内容要完整,包括但不限于:
(1)作品文件:项目工程源文件1份,打包导出的可执行程序文件1份,要求这两份文件可正常打开运行。
(2)作品案例开发的效果视频1份。
(3)创新文档:项目创新设计内容文档1份。
(4)提交文件夹标题命名规则:作品名+团队名称+学校名称。
3.评审环节
该环节采取问辩方式,考核时间为15分钟。具体评审方式请参照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官网。
4.命题专项赛根据全国3D大赛统一规则及评审相关要求,作品 在该赛项专题网站下提交3DShow作品。
五、赛程安排
☑报名/初赛/校赛:2025年3月20日-6月15日;
☑复赛/省赛项目提交:2025年6月30日之前;
☑复赛/省赛选拔:2025年7月中旬-9月下旬;
☑国赛/总决赛:2025年11月上旬-12月初。
六、参赛对象
(一)参赛对象
本赛项设高职高专生组、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每个参赛团队由2-5名学生选手和1-2名指导老师组成。每位学生最多参加2支团队,每位学生只能当1次队长,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多支参赛队伍。竞赛报名截止后,所有赛项参赛队伍不得更换、增加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以及调整顺序。
(二)报名方式
参赛人员请统一在官网 (https://3dshow.3ddl.net/i/MH)注册、组队报名参赛,并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相关信息。
七、评审奖励
1.评审标准
评审采用专家评分制 (100分制) ,通过以下维度对作品做出评价及评分:
A、技术创新性,要求具有独创性和想象力,设计合理。
B、方案设计完整性,设计方案文件要完整,包括:作品布局图、 产品结构图、要求标注所有自行设计的零件;装配爆炸图1幅;设计说明书1份;(仅校赛/初赛提供) 验证结果视频1份。方案要有独立见解,图纸表达完整,文字描述准确、清晰。
C、工程应用完整性,要求作品满足应用场景要求,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D、现场答辩表现,能够准确、完整表述方案,准确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
2.评审办法
由全国3D大赛组委会及赛区组委会共同组织行业、企业、院校等领域相关专家共同组成省赛及国赛专委会与评审委员会,对参赛团队作品进行省赛及国赛答辩评审,省赛选拔出的团队将入围到国赛。
3.名次排序办法
名次的排序根据参赛团队竞赛总分评定结果从高到低依次排定, 各组选手如果竞赛总分相同者,按照创新表现、答辩展示得分顺序依次排序。
4.奖励办法
(1)初赛/校赛评选产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复赛/省赛评选产生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3)国赛/总决赛评选产生龙鼎大奖 (由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特别赞助)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根据各参赛团队组织与获奖情况,评选产生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
由全国3D大赛组委会对省赛及国赛优秀获奖作品与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包括获奖荣誉证书、奖杯、奖品,以及获奖作品项目投资孵化、获奖团队优先直接入职、面试推荐读研、师承、进修、实习等机会,各参赛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校奖励。
八、相关条款
1.作品不得包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违反公共道德习俗,如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参赛团队承担;
2.作品必须为未公开发表过的原创。参赛者团队提交的作品不得 侵犯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权、商标权或其他权利。凡涉及抄袭、剽窃等 作品,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3.全国3D大赛组委会对大赛提交的作品,有进行学术交流、商 展、宣传等权利;
4.全国3D大赛组委会拥有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九、联系我们
1.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8号科技财富中心A座501-2
邮编:100192
电话:4000393330
邮箱:liuyx@3ddl.org.cn
2.大赛协办单位联系方式
邮箱:wangyangtai@gdi.com.cn;yuhuawei@gdi.com.cn
联系人:王老师 15263596721;俞老师 17623351651
特此通知!
附件:设备平台及软件说明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2025年3月20日